一、实验名称:测量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自由落体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光电门、计时器等。
3.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提高数据分析和误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
根据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其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 h = \frac{1}{2} g t^2 $$
其中,$ h $ 表示下落高度,$ g $ 为重力加速度,$ t $ 为下落时间。通过测量物体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 g $ 的值。
四、实验器材:
-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含支架、金属球、光电门)
- 数字毫秒计
- 卷尺
- 水平仪
- 实验记录本及笔
五、实验步骤:
1. 将自由落体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水平仪确保装置垂直。
2. 在支架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
3. 将金属球放置在起始位置,确保其能够自由下落并穿过两个光电门。
4. 打开数字毫秒计,记录金属球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差 $ \Delta t $。
5. 改变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 h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多组数据。
6. 根据公式 $ g = \frac{2h}{t^2} $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次数 | 下落高度 $ h $(m) | 时间差 $ \Delta t $(s) | 计算得到的 $ g $(m/s²) |
|----------|----------------------|---------------------------|----------------------------|
| 1| 0.80 | 0.40| 9.80 |
| 2| 0.85 | 0.41| 10.10|
| 3| 0.90 | 0.43| 9.76 |
| 4| 0.95 | 0.44| 9.92 |
| 5| 1.00 | 0.45| 9.88 |
计算平均值:
$$ g_{\text{平均}} = \frac{9.80 + 10.10 + 9.76 + 9.92 + 9.88}{5} = 9.90 \, \text{m/s}^2 $$
七、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光电门的响应时间可能存在延迟,导致时间测量不准确。
2. 偶然误差:实验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或环境因素(如气流)造成测量偏差。
3. 读数误差:使用卷尺测量高度时,存在人为读数误差。
八、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利用自由落体法测得了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为 $ 9.90 \, \text{m/s}^2 $,与标准值 $ 9.81 \, \text{m/s}^2 $ 相比,存在一定误差,主要来源于实验设备精度和人为操作因素。本次实验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九、思考与建议:
1. 可尝试使用更精确的计时设备以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2. 增加实验次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3. 对实验装置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十、参考文献:
1.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2. 教材《力学》
3. 实验室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