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原文及翻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儒家经典中一段极具哲理的论述,常被用来比喻在面临选择时,无法同时获得两者,必须做出取舍。这句话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引用,在现代社会也常被用来形容人生中的种种抉择。
原文: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放弃鱼而选择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解读与延伸:
这段话表面上是在讲“选择”,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孟子通过“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对“生命”与“道义”的思考。他强调,人在面对生死与道德之间的抉择时,应以“义”为重,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坚守原则。
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也反映了儒家“重义轻生”的价值观。在古代,许多士人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选择困境。比如,有人想兼顾事业与家庭,却常常难以两全;有人想追求梦想又不得不考虑现实压力。这时候,“舍鱼取熊掌”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关键的选择面前,要有勇气做出决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双全”。
当然,现代社会也鼓励人们寻找“双赢”的可能,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做出牺牲。这时,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优先级,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清楚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勇敢地做出决定。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无愧于心,便是对人生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