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治理洪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安定,也直接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明代学者钱泳在其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并强调了领导者在治水中必须亲自参与的重要性。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治水必躬亲》的原文及其翻译,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原文如下: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躬亲。
翻译为现代汉语是: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拘泥于旧有的规章制度,也不能盲目听信他人之言。因为地形有高下之分,水流有缓急之别,湖泊有深浅之异,河道有曲折之变,不经过实地考察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不广泛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必须亲自去实践和调查。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2. 能够准确翻译全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治水故事,如大禹治水等,激发学生兴趣后引入本课主题。
2. 讲授新知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原文,并解释其中的关键字词如“执一”、“掌故”、“咨询”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接着引导学生完成翻译练习。
3. 巩固提高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做到“治水必躬亲”,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总结反馈
最后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治水必躬亲”的看法。
三、板书设计
治水必躬亲
重点词汇:执一、掌故、咨询
中心思想:强调领导人在处理事务时需要亲自参与,以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