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母爱始终是一道温暖而明亮的风景线。无数文人墨客以诗为笔,将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感恩化作字里行间的深情厚谊。以下精选的13首古诗,每一篇都饱含着对母爱的礼赞。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是孟郊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作,他通过描写一位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别老母》——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在离家时与母亲告别,看到母亲满头白发,心中悲痛不已,感叹自己不能侍奉左右,尽孝道。
《岁暮到家》——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在回家后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衣物和书信,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之情,深感愧疚未能常伴母亲身边。
《慈乌夜啼》——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思母泪沾襟。
白居易借慈乌失母后的哀鸣,抒发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忆母》——倪瓒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倪瓒回忆起母亲去世时的情景,泪水打湿了衣衫,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西上辞母坟》——陈去疾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时念父母,悲叹不成声。
日暮青山里,哀猿响断肠。
陈去疾在母亲坟前驻足,感伤时光流逝,思念父母,不禁悲从中来,无法言语。
《母别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哭,但见群鸦噪晚炊。
白居易通过描绘母子分别的场景,揭示了社会变迁中家庭关系的变化,以及母爱在其中的无奈与坚守。
《送母回乡》——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时念父母,悲叹不成声。
日暮青山里,哀猿响断肠。
李商隐在送别母亲返乡的路上,感慨时光飞逝,思念亲人,内心充满了悲伤。
《墨萱图·其一》——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以萱草花象征母爱,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却也流露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墨萱图·其二》——王冕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这首诗同样以萱草花为载体,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时对母亲的牵挂与思念。
《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白居易通过描写雏燕离开巢穴的情景,寓意子女长大后离开父母的场景,提醒人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谢五开筵兼送怀州吴道士》——刘禹锡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哭,但见群鸦噪晚炊。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再次强调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十五》——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汴水边。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王安石在十五岁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始终牵挂着母亲。
这些古诗不仅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母爱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持久,永远照亮我们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