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张孝祥念奴娇》原文和古诗词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张孝祥念奴娇》原文和古诗词赏析,有没有大佬愿意带带我?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10:07:58

在宋代词坛上,张孝祥以其豪放与婉约并存的风格独树一帜。他的《念奴娇·过洞庭》是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以及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本文将从原文出发,结合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对这首词进行深入赏析。

一、原文再现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二、创作背景简析

张孝祥(1126—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此词作于他被贬广西路经洞庭湖时,正值中秋佳节,面对浩渺湖水与明月清辉,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名篇。

三、内容赏析

1. 意境开阔,气象宏大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篇即点明时间和地点,描绘出洞庭湖在中秋时节的静谧景象。没有风的扰动,水面如镜,天地间一片清明。这种宁静中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以“玉鉴”、“琼田”形容湖面的清澈与广阔,而“扁舟一叶”则凸显出个体的渺小与孤独。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画面感,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2. 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几句描绘了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的美景,仿佛天地之间只剩下纯净的光明。诗人在此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进入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是全词中最富哲理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悟:真正的美与真谛,往往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只能在心灵深处默默体会。

3. 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这里回顾了自己在岭南多年贬谪的经历,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孤光自照”象征着内心的坚守与独立,“肝胆皆冰雪”则表现了他清白正直的人格。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描绘了诗人虽年事已高、衣衫单薄,却仍能坦然面对风雨,表现出一种豁达与坚韧。

4. 豪迈洒脱,气韵非凡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几句极具想象力与气势,仿佛将整个宇宙都化作自己的酒器,尽情享用。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胸怀,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热爱。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结尾一句,既是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词在豪放中透出深情,在洒脱中流露哀愁,展现出张孝祥词作的独特魅力。

四、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词中运用大量自然意象,如“洞庭”、“青草”、“玉鉴”、“琼田”、“素月”、“明河”等,营造出一个纯净、空灵的艺术世界。

-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情感层次丰富,思想深邃。

- 语言凝练,节奏流畅:全词语言简洁优美,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五、结语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首寄托情感、抒发胸臆的佳作。它展现了词人高洁的情操、豁达的胸怀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