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能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
- 难点: 理解水沸腾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火柴、水
-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看到过水烧开的情景?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蒸汽?”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引出“水沸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沸腾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水沸腾的现象。教师讲解:
-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 当水温达到100℃时,水开始剧烈冒泡,发出“咕嘟”声,这就是水沸腾了。
- 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3. 实验探究(20分钟)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放在铁架台上。
2. 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点燃酒精灯。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4. 观察水的变化,当水开始冒泡并发出声音时,说明水开始沸腾。
5. 继续加热,观察水沸腾后的状态。
实验注意事项:
- 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 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或底部。
-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等待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4. 数据记录与分析(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实验记录表,包括时间、温度、水的状态变化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 水在什么时候开始沸腾?
- 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
- 水沸腾后有什么变化?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同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五、作业布置
1. 回家观察家中烧水的过程,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
2. 完成实验报告,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
```
水沸腾了
1. 沸腾现象:冒泡、声响、水蒸气产生
2. 沸腾温度:100℃
3. 沸腾过程:液态 → 气态
4. 实验观察:温度变化、状态变化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今后应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操作指导。
---
备注: 本教案依据2019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编写,内容贴近课程标准,注重实践与探究,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