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也出自此序。这篇文章不仅在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在文学和文言文学习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对《兰亭集序》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语言特色与表达方式。
一、通假字
1.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犹”通“尤”,表示“如同”。
2.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通“取”,意为“选取”。
3.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竹”通“筑”,指乐器。
二、古今异义词
1. “会稽山阴”
——“会稽”是地名,“山阴”指山的北面,古时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2. “修禊事也”
——“修”在此不是“修理”,而是“举行、进行”的意思。
3.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因此”,而是“用来……的方式”。
4. “信可乐也”
——“信”意为“确实、实在”,而非“信任”。
三、词类活用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少”、“长”均为形容词作名词使用,分别指“有才德的人”、“年少者”、“年长者”。
2. “流觞曲水”
——“流”为动词作名词,指流动的水。
3. “死生亦大矣”
——“大”为形容词作名词,意为“重大的事情”。
4.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为动词使动用法,意为“使……达到极致”。
四、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有”字句,表存在。
2. 状语后置句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是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
3. 定语后置句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之大”、“之盛”为定语后置,修饰“宇宙”、“品类”。
4. 省略句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省略主语“众人”,即“(众人)引以为流觞曲水”。
五、重点实词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 修 | 修建、举行(如“修禊事”) |
| 茂 | 茂盛 |
| 咸 | 都 |
| 感 | 感慨 |
| 会 | 适逢、恰巧 |
| 群贤 | 各种有才德的人 |
| 毕至 | 全都到来 |
| 咸集 | 全部聚集 |
| 趣 | 选择 |
| 静躁 | 安静与躁动 |
| 所以 | 用来……的方法 |
| 极 | 尽情享受 |
| 娱 | 快乐 |
六、常见虚词用法
1. “之”
- “会稽山阴之兰亭”:结构助词,的。
- “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 “后之视今”:代词,指后人。
2. “以”
- “引以为流觞曲水”:连词,用来。
- “足以极视听之娱”:介词,凭借。
3. “而”
-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连词,表并列或承接。
4. “其”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代词,他们。
七、名句赏析
1.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即使没有音乐伴奏,只要饮酒赋诗,也能抒发内心情感。
2.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人看待今天,就像我们今天看待过去一样。
3.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生命是人生最大的事,怎能不感到悲伤?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反对把生死等同、把长寿与短命看作一样的看法。
八、总结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文言文典范之作,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通过对其文言知识点的梳理,不仅能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进一步研读古代经典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