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培训资料】《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讲述一个捕蛇人悲惨的生活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本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语言精炼、情感真挚,是学习古文的重要篇章。
一、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免其役。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余闻而愈悲。问其故,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曰:“嘻!毒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翻译
永州的野外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带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会枯死;如果咬到人,就没有办法抵御。但是捉到它后,把它晒干作为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手足蜷曲、颈部肿胀、恶疮等疾病,还能去除腐烂的肌肉,杀死体内的寄生虫。起初,朝廷派太医按皇帝的命令来收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可以免除他们的劳役。因此,永州的人都争相去捕捉这种蛇。
有个姓蒋的人,已经靠捕蛇为生三代了。我听了以后更加悲哀。问他原因,他说:“我的祖父死在这上面,我的父亲也死在这上面。现在我继承这项工作已经十二年了,差点死了好几次。”他说话时神情非常悲伤。我说:“唉!这蛇的毒性已经够厉害了,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蛇还要厉害呢?所以写下这篇文字,用来等待那些关心民情的人看到。”
三、内容解析
《捕蛇者说》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捕蛇人的不幸遭遇,实则借事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苛政的强烈批判。文章通过对比“蛇毒”与“赋毒”,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四、教学建议
1. 理解背景:在讲解前,应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2. 重点词句分析:如“黑质而白章”、“以啮人,无御之者”等句,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细致解读。
3.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4. 拓展延伸:可结合其他柳宗元的作品(如《小石潭记》《江雪》等),比较其写作风格与思想内涵。
五、结语
《捕蛇者说》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文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人文关怀的佳作。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更能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爱民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