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上Unit(3及《Whos及that》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Who's that?”,围绕介绍人物展开,重点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描述身边的人物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人称代词(he, she)以及常见家庭成员的词汇(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并能运用简单的句型进行对话交流。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单词: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he, she。
-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句型:“Who’s that?” “That’s my...” “He’s my...” “She’s my...”
2. 语言技能目标:
- 能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进行简单的对话。
- 能够正确使用人称代词和家庭成员词汇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兴趣与关爱之情。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掌握句型“Who’s that?” “That’s my...” “He’s my...” “She’s my...”
- 熟悉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方式。
- 难点:
- 区分“he”和“she”的使用。
-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片卡片(家庭成员图)、录音设备、练习纸等。
-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橡皮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5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庭成员的英文儿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通过提问“Who is your father/mother?”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Step 2: Presentation (10分钟)
- 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图片,逐一教授单词: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 引导学生跟读,并进行单词游戏(如“Simon Says”)。
- 教授句型:“Who’s that?” “That’s my...” “He’s my...” “She’s my...”
- 教师示范句型,学生模仿练习。
Step 3: Practice (15分钟)
- Pair Work: 学生两人一组,使用图片卡片进行对话练习。
- A: Who’s that?
- B: That’s my father. He’s my father.
- Role Play: 教师设置情景(如“在公园里遇到同学的家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 Listen and Repeat: 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巩固句型。
Step 4: Consolidation (10分钟)
- 教师展示一张全家福图片,引导学生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
- 学生轮流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纠正。
- 小组竞赛:看哪组能正确说出最多的家庭成员及对应句型。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5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句型和词汇。
- 布置作业:
- 绘制自己家人的图画,并用英文写上名字和关系。
- 与家长一起练习句型:“Who’s that?” “That’s my...”
六、板书设计:
```
Unit 3 Who's that?
Words: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Sentences:
Who's that?
That's my...
He's my...
She's my...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以生活化的情境为主线,通过图片、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句型和词汇,但在区分“he”和“she”方面仍需加强练习。今后可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备注: 本教案根据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编写,适用于二年级上学期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