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小学语文课本中。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本诗是学生接触古诗的重要篇目之一,通过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景物的描写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 理解诗中“潋滟”、“空濛”等词语的意思,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诗境,感受西湖之美。
-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西湖晴雨不同的美。
- 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感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图片、视频)
- 课文朗读音频
- 黑板、粉笔、作业纸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西湖风景的视频或展示几张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之景。
提问:“你们觉得西湖美吗?为什么?”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初读感知(8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逐句解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阳光下的西湖波光粼粼,非常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细雨中的山峦朦胧神秘,同样令人惊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恰到好处,形容西湖无论晴雨都美不胜收。
- 引导思考:
为什么诗人说“晴方好”、“雨亦奇”?
“西子”是谁?为什么要用她来比喻西湖?
4. 深入理解(10分钟)
- 讨论:你认为西湖最美的是什么?为什么?
- 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5. 拓展延伸(5分钟)
- 介绍苏轼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位大诗人。
-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6. 总结升华(2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西湖美景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7. 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并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季节,试着写一首描写家乡景色的小诗。
六、板书设计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古诗情境,理解诗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品味与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