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出自清代爱国诗人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它表达了诗人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付出生命,绝不因个人的安危或得失而退缩的决心和信念。
这句诗字面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又怎会因为个人的祸患或福分而选择逃避或趋附呢?它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他以禁烟运动闻名于世,尤其是虎门销烟,展现了他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侮的勇气与担当。而这句诗正是他在被贬新疆途中,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命运的不公时,依然心系国家、志在报国的真实写照。
从现代角度来看,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古代的士大夫阶层,也适用于每一个有责任感、有理想的人。无论是在国家面临危机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秉持这种精神——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社会的进步,勇于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
当然,现代社会中的“国家”概念更为广泛,可以指国家、民族、集体、团队甚至家庭。因此,“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更大的利益,愿意做出牺牲和努力,而不是只考虑自身的安逸与舒适。
总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激励着无数人为了正义、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不息。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铭记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