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著名的现代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享有盛誉。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吧。
(展示幻灯片:康桥图片及背景介绍)
师: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是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梦想之地。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留学,这段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别康桥》正是他在离开康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这首诗。(学生朗诵)
三、深入理解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诗歌结构
师:这首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整体结构整齐,体现了诗人严谨的创作态度。每一节都有一个独特的意象,如“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等,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离别的场景。
2. 意象分析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金柳”、“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这些意象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富有象征意义。例如,“金柳”象征着康桥的柔美与温暖,“青荇”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3. 情感表达
师: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与不舍,但又不失优雅与从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四、课堂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中最打动你们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生1:我觉得“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最打动我,因为它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
生2:我认为“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句很美,它把普通的景象写得如此生动,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五、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再别康桥》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事物,珍惜每一次相遇与离别。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结束语)师: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让我们带着对《再别康桥》的深刻理解,继续探索诗歌的奥秘吧!
(播放轻音乐《再别康桥》配乐朗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