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优秀教案及训练题】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通过“笛声”所传达的思乡之情与边塞将士的孤独心境。
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其语言感受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情感。
- 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的艺术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悠扬的笛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听到笛声,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3. 提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赏析:
1. 分析诗句:
- “回乐峰前沙似雪”:描绘了夜晚沙漠的广阔与寒冷,营造出孤寂氛围。
- “受降城外月如霜”:用“月如霜”进一步渲染边塞的冷清与荒凉。
- “不知何处吹芦管”:笛声传来,引发诗人思绪。
- “一夜征人尽望乡”:征人因笛声而思念家乡,情感真挚动人。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意象的运用,如“沙似雪”、“月如霜”,体会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四)拓展延伸:
1. 比较阅读:与其他描写边塞或思乡的古诗进行对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诗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强调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升审美能力。
四、训练题设计:
1. 填空题:
-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作者是______。
- 诗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
2. 选择题:
- 下列哪一句不是描写边塞景象的?
A. 回乐峰前沙似雪
B. 受降城外月如霜
C. 不知何处吹芦管
D. 一夜征人尽望乡
3. 简答题:
- 请简要分析“沙似雪”、“月如霜”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4. 仿写练习:
- 请你模仿“沙似雪”、“月如霜”的写法,写出两个类似的比喻句。
5. 情感体验题:
- 如果你是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感受和解读古诗。
六、板书设计: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意象:沙似雪、月如霜
情感:思乡、孤寂
手法:比喻、借景抒情
```
七、课后作业:
1. 背诵全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2.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听音乐时的感受,要求使用至少两种比喻手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训练题的布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