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讲述了少年王戎在面对路边李子时,能够冷静观察、理性判断,拒绝采摘,体现出他聪慧、善于思考的品质。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其内容,并从中体会古人智慧与道德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诸”“竞”“走”等,理解其含义。
-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王戎遇事冷静、善于思考的品质。
-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基本含义。
-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人物的思维方式,感悟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在路上看到一树李子,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兴趣。接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聪明孩子的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懂的字词。
-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诸”(众)、“竞”(争着)、“走”(跑)等。
3. 精读理解(15分钟)
- 分组讨论: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他的想法合理吗?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逻辑推理。
- 引导学生体会王戎的冷静与智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相关动画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课文内容。
- 延伸讨论: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
5.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王戎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问题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6.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 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王戎》,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树在道边而多子 → 必苦李
王戎不取 → 聪明、善思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文言文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内容,在讨论中提升思维能力。通过情境导入和生活联系,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文言文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