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教案:预防传染病】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其传播途径。
2. 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讲卫生等。
3.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传染病的症状及传播方式。
- 洗手步骤图示、口罩图片、消毒用品模型等。
- 教学PPT或黑板画。
- 小组讨论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生病过?生病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然后引入主题:“有时候我们生病是因为‘病毒’在身体里捣乱,它们会通过空气、水、手或者玩具传播。今天我们要学习怎么预防这些‘坏细菌’。”
2. 认识传染病(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动画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如感冒、手足口病、流感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例如:
- 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发烧。
- 手足口病:嘴巴、手上起小泡,可能发烧。
- 流感:全身酸痛、高烧、咳嗽。
3. 学习预防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戴口罩、保持环境整洁等。
- 洗手步骤:湿手→抹肥皂→搓手心、手背、指缝→冲干净→擦干。
- 戴口罩:正确佩戴、不随意摸口罩、及时更换。
- 保持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饭前便后要洗手。
4. 游戏互动(10分钟)
设计“我是小卫士”游戏,让幼儿扮演“小医生”,找出教室中可能带来细菌的地方(如门把手、玩具、桌椅等),并用“消毒液”(可用贴纸或图片)进行“清洁”。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鼓励他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的卫生情况。
布置小任务:每天早晚记得洗手,并记录在“健康打卡表”上。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家园共育:通过家长群发送“预防传染病小贴士”,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日常卫生习惯。
- 区角活动:设置“健康小卫士”角,提供洗手工具、口罩等道具供幼儿模拟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传染病的危害,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卫生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灵活调整。